青年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8|回复: 0

汤沟酒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和者乐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 11: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云:“智者乐水”。在这个人人自诩为聪明人的时代,若是不爱水,岂不成为“智叟”眼中的“愚公”。的确,“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耳濡目染的水文化下,人们以水自况成了常态。

  然而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一泓相同的水。就拿沸腾的水来说,水沸腾一分钟是“生水”,水烧开十分钟是“硬水”,水沸腾五分钟是“太和汤”。水是人生,沸腾是经历,总会有人执着于经历,或心急点,或犹豫点,真正达到“太和汤”境界的只是凤毛麟角。

  

  若是“太和汤”之名仅仅囿于水的沸腾时间这一标准,那难免低估了“太和汤”这个名号。宋代邵雍“生喜饮酒,尝命之曰,大和汤”。大和即是太和,想是芸芸万物的境界大到一定程度,便会趋于一种“太和”的平衡之中。酒起于水,源头是水,终其根本也是水,只不过是水修炼过程中一种奇幻的经历罢了。以“太和汤”美誉酒,未尝不可。沸腾时间上的执两用中成就了水“太和汤”之名,而品质上的不偏不倚恰恰成就了酒“太和汤”之名。

  酒

  酒是融合五谷的水。“酒不择五谷,故能成其香”,“酒纳百醇,有香乃成”。处于同一个环境,若是彼此之间尔虞我诈,为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绞尽脑汁,人人争先恐后,置和谐相处于不顾,恐怕这个环境也不会长治久安。酒由水与五谷之香酿造,酒的形成未尝不是水与其他杂粮一起和谐相融的过程,倘若仅仅是某一种材料过量或不及,那酒的味道便不是本来的样子了。纵使酿酒的材质不会有主动的思想,但它们之间也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以和为贵”,否则酒怎会有这般醇香。团队之间彼此的和谐相处,不仅是人间的箴言,于酒,于世间万物也是行之有效的道理。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酒有包容万物之姿,而无随和万物之态。粮食有粮食的厚实,水有水的细腻,酒,有二者兼容而来的醇香,在酿造原料的味道之间不偏不倚,而又生出其独特的味道。酒香酒色之中既有自己的原生本质,又隐约之间透漏着原料的影子。正如古人所称颂的君子一般,能择周围善者而从之,择不善者而改之,时刻保持以一种独特高洁的姿态面世。社会的高度发展,媒体昂昂阔步前进,已经使得再小的事物都有机会成为一种品牌而走向人们的视野,而有些的事物谄媚于知名品牌之下,只求利益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貌,已经将“和而不同”的思想抛之脑后,而我们作为新一代文化的持有者,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所秉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独善其身,才能不辜负前辈们筚路蓝缕的求索之道。

  

  “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既然名为“太和汤”,酒的调“和”历程就任重道远。有人借酒消愁,有人杯酒言欢,忘情之时,难免烂醉如泥。邵雍将半醺时的酒当做太和汤,取半半之声刚好,既不痴念沉醉,也能解人心扉,如此和美结局,何乐而不为?道家讲究“太和”之道,半醺之时的半分意识与半分醉态交相辉映,使人既处于人事繁琐之中又仿佛置身于缥缈浮云之外,如此“天人合一”的“和”文化可遇而不可求。“和”讲究适可而止,循序渐进。饮酒一如灌溉一般,少,则未解旱,过,则能伤涝,只有细水长流才能永葆树木常青。灌溉如此,饮酒如此,生活经历更该如此。

  于世间万物中求和谐,在追求统一中求特色,在生活态度中求天地人和,于汤沟酒来言,“和”文化更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家庭的“和睦和谐”,比赛的“以和为贵”,品牌的“和而不同”,宴会的“和美和顺”……林林总总,一切事物,仿佛与“太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谚语常说,万丈红尘三杯酒,想必,情到深处,人至慧时,这三碗酒只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两两相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青年志  

GMT+8, 2024-11-22 18:19 , Processed in 0.10481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20, LianLia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